当前位置:首页>>读书

我所认识的浩然——胡天培(3)

【发布时间】:2006-07-04

“文革”中的浩然

  1967年1月,我忽然接到久无联系的浩然的一封便笺,要我某日某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门前见面。我按时赴约,只见浩然陪着李学鳌、马联玉几个人在等候。接着又来了两个穿军装的人:胡万春、唐克新。我们很快来到了一个房间里。几句寒暄之后,浩然很严肃地说:我觉悟不高,执行了“资反”路线。北京文联打击面过宽,伤害了不应该伤害的同志,给党的工作造成了损失。他态度诚恳,神情沉重。我心想:在座的大都不是市文联的人,你有必要作检讨吗?浩然不遮丑,知错即改。接着,胡万春讲了上海文联的“辉煌战果”,揪出了孔罗荪、巴金等一批“反动”人物。他完全以正确路线的代表自居,和浩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我在初中即喜欢读巴金的小说,对巴金的命运很关心,问了一句:巴金现在怎么样了?胡万春回答:他在写检讨,已写了四十多万字,从文章的角度讲,都是很好的散文。
  以后我和浩然又失去了联系,直到1971年春,北京文艺界恢复了活动,才在会上见了面,得知北京文联也和全国一样,分成了两派,经过几年内战,以两败俱伤而告终。文联几十号人,除两人外,全部下放到房山县劳动。文联一切由军代表说了算。下乡动员会上,军代表宣布:你们都是知识分子,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。你们下去后,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,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……浩然不服气,会后拉着李学鳌找到军代表申辩:我只念过三年书,十四岁就参加了儿童团,一直跟着党干革命。搞创作也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,写的作品都是歌颂党、歌颂社会主义的;学鳌是工人,自幼参加革命,写的诗都是健康的。我们俩的世界观也是资产阶级的吗?对方回答说:你们能写小说、写诗,已经知识化了,思想当然受到了资产阶级的侵蚀。你们需要回炉。你们下去锻炼是必要的,通过劳动,重新树立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。浩然递过正在走红的《艳阳天》,意思是想让解放军同志知道,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变色。一个十九岁的小战士接过书,翻了几页,问:这是你写的?浩然连声说:是,是,你多提意见。小战士不屑一顾地说:这有什么呀,我们也能写。他一甩手把书扔到了一边。真是秀才遇着兵,有理说不清。浩然只得随着文联的同事们一块儿去房山改造。
  北京文艺界这次开会,不谈文艺创作,主要是大批判,放了许多中国和苏联的电影,诸如《早春二月》《林家铺子》《一个人的遭遇》《第四十一》,然后进行批判。会议中也夹杂着许多闲聊。市文联出席会议的人比较多,他们常常谈到一些正在受审查的老作家的“阴暗面”。浩然与众不同,比如谈到骆宾基时,浩然说:他为人很实在,心里没想通的事决不表态,他至今不承认刘少奇是“走资派”,他的文学成就也不小,有几十部作品。提到古立高时,他说古立高今后还能写小说。说到李强、杜印夫妇时,浩然说他们今后也会发表作品,他称赞女作家很有才华。对于另几位不同观点的老作家,浩然也不贬低。他对沈从文很欣赏,曾悄悄地对我说:沈从文是大作家,作品很有特色,可惜几部现代文学史对沈都采取了轻视的态度。他很敬佩柳青和孙犁,他称赞柳青的文笔深沉、浑厚,孙的文笔清新、抒情。
  一天会上,一位现在也成了作家的先生当着浩然的面,吹捧浩然是“当代唯一的无产阶级文学家”,我不禁哈哈大笑。浩然也说:我脊梁骨发凉。那位先生继续说下去:我准备搜集材料,为浩然写传。我开玩笑似地说:你真拍马屁!他生气了,斥责我。我反唇相讥。浩然立刻站起来把我拉了出去。我们走到僻静处,浩然对我说:这人很厉害,惹不起,躲得起。他接着讲了一件事。老舍投湖自杀后,他的子女都没有露面,几天后一位自称是老舍女婿的男子来到市文联找浩然。他很平静地说:人死了不会复生,我只想请问浩然同志一句话,像我岳父这样的人,是爱国的知识分子,还是卖国的知识分子?浩然说我被问住了,说老舍是卖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根据,人家是解放后应周总理之邀回国的;说他是爱国的知识分子,文联的文化大革命还怎么搞下去?我正在为难,那位先生过来了,狠狠地摔下一本《燕山夜话》。他指着来人训斥道:老舍自绝于人民时还抱着这本反革命书,你说老舍是什么?他是个反动透顶的知识分子!老舍的女婿立刻离去了。我说人家为你解了围,那本书是哪里来的?浩然说:老舍临死时确实在湖边撒了几本书,都是他自己的作品,那本《燕山夜话》哪里来的呢?你说这人多厉害,惹不起。你就不要跟他争了。看来浩然看人看事是很深刻的。
  这次会议之后,已经禁锢了多年的文学活动开始有所松动,《北京文艺》准备复刊,动员作者们写文章(不久又因林彪事件而停顿)。北京南郊红星公社大白楼生产队的老队长王国福,因生前事迹感人,受到当地群众称颂。以谢富治为首的北京市委,出于政治需要,把王的作为加以夸大和篡改,将他树为活学活用毛著、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英雄,进行广泛宣传,还决定以王国福为主人公写一部长篇小说。最初派去写作的是作家管桦。管桦在大白楼生活了一段时间,还到王国福的老家山东汶上县走了一趟。可不知为什么又不让管桦写了,而换上了浩然。浩然在大白楼住了好长时间,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和构思,并已写出了部分章节。就在这时候发生了“高玉宝事件”,上头很是重视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评论《文艺创作不能拘于真人真事》。浩然很快离开了大白楼,但小说还是继续写下去,这就是后来成书的《金光大道》。是书仿照样板戏的模式,调动一切艺术手段,塑造完美无缺的第一号英雄人物,其名字就叫高大泉。《金》书出版后影响很大,久已荒漠的文坛一片喝彩声。浩然的文学地位达到了最高峰。 “举目望文坛,全国一浩然”,这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句话。江青多次接见他,亲自给他布置写作任务。浩然的头脑还是清醒的,他没有上江青的贼船。但是在“四人帮”覆灭后我还是为浩然担忧。在那以人划线的岁月,浩然能平安无事吗?